一、学校简介
华坪县中心人民小学位于华坪县中心镇北街89号,始建于1909年,是我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小学。学校占地13914平方米,建筑面积10329平方米,生均占地面积10.2平方米,生均校舍面积7.57平方米,有30个教学班,在校生1348人,教职工81人,专任教师79人(其中省级特级教师1名,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,市级骨干教师1名,县级学科带头人9名,县级骨干教师14名)。中小学高级教师15名占18.99%,一级教师46人占58.22%;二级教师16人占20.25%;三级教师2人,占教师总数的2.53%。学校有音、体、美、劳技、英语、科学、信息技术专职教师,有图书阅览室、电教室、会议室、少先队活动室,并且有专用的音乐教室、远程教室、美术教室、科学(自然)教室,有多媒体设备29套,电子白板27套,录播教室一间,一线任课教师人均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辅助教学。有相应的运动场,文艺器材、实验仪器按一类学校标准配备。全校生均纸质图书34册,电子图书生均386册。有专职图书管理员,按时开放借阅。
建校以来,学校培养出各行各业的许多杰出人才,包括亚太地区教育专家韦力,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(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)杨盛祥、云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盛德、云南省水电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马明辉、北京云嘉旋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迪、北京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李岚等。学校先后被评为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“全国少先队先进集体”“全国素质教育模范学校”“全国素质教育榜样学校”“中国移动'互联网+教育'新教学示范学校”“全国足球特色示范学校”“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”“云南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”“云南省乒乓球特色示范学校”“云南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”“云南省家长示范学校”“云南省文明学校”“云南省文明单位”“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”“云南省现代管理示范学校”“云南省教育督导优级学校”“云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”“云南省平安校园”“丽江市文明校园”“丽江先锋”示范点、“丽江市科普示范学校”“华坪县教育教学先进集体”“华坪县科普工作先进集体”“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”等荣誉称号。教育科研课题在国家级、省市县级有立项的也有结题,获得科技成果奖的共有23项。教师近三年参加省、市、县课堂教学比赛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,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,素质教育开展有特色,新课改全面实施。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、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,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,得到学生、家长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,真正为华坪的基础教育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。
二、办学指导思想
1、办学理念: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打基础 发展个性育人才
2、办学目标: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领教育改革提升 生命质量的精品学校
3、校训:修真达睿 止于至善
4、校风:尊师守纪 团结进取
5、教风:敬业爱生 博学善导
6、学风:勤学好学 知行合一
三、领导重视
在人校百年办学过程中,无论是初创时期,还是发展时期;无论是欣欣向荣的顺境,还是举步维艰的困境,都得到了省、市、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。特别是在近年来,在县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,在华坪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,带领华坪县中心人民小学历届校长、学校中层干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,完善硬件设施,提高办学质量,取得了较大的成果。1998—2019年间,学校新建教学楼4幢,改造运动场4块,新建足球场1个,校园占地面积增加4943米²。这些恩泽万世的功德,将永远留在华坪县中心人民小学的发展史上。
四、教师风采
我校有教职工81人,专任教师79人(其中省级特级教师1名,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,市级骨干教师1名,县级学科带头人9名,县级骨干教师14名)。从学历层次看:本科学历59人,专科学历21人,中专学历1人,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%。从职称看:中小学高级教师15人、中小学一级教师46人,中小学二级教师16人,三级教师2人。从学科来看:语文教师29人、数学教师20人、英语教师5人、音体美教师25人。教师专业分布合理,年龄集中在35至45岁之间,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群体。学校重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业务发展,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。
五、德育园地
学校领导班子始终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、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。多年来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,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。坚持抓好“两德”、“四风”、“六认真”、“五心”,即教师的职业道德、学生的思想品德;学校的校风、班风、教师的教风、学生的学风;认真备课,认真上课、认真批改作业、认真辅导差生、认真进行成绩考核、认真组织课外兴趣活动;长期坚持开展“心中有祖国、心中有他人、心中有集体、心中有父母、心中有自己”的“五心”教育活动。
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我校的特色,学校的班队活动、兴趣小组活动、新年运动会、少儿雏鹰艺术团、学校鼓号队等,充分发挥了少年儿童的艺术特长,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色。学校设置了36个兴趣小组,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兴趣,陶冶了艺术情操。由于兴趣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、家长的好评。雏鹰艺术团和鼓号队多次参加全县重大活动,在社会上享有高度赞誉。
六、教育教学教研阵地
学校发展至今历来重视教育教学,始终以《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常规》狠抓常规教学,提出“向四十分钟要质量”的口号。全体教师认真钻研业务,大胆探索实践,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实验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效率,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,开设特色兴趣活动。“教学开放周”为全县教师交流学习、研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,“家长开放周”加强了学校、教师、家长间的联系与沟通,实现了办学的透明化。学校加强教师间的交流、研讨、培训,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,同时通过家长会、家长委员会、警校合作、军校共建等方式,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,集社会力量促进学校整体发展。
科研兴校是我校另一特色,也是我校“减负提质”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主要手段。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,有组织领导,有专人负责,有教育科研管理制度,有教育科研奖励措施。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,学校确立了“科研促教,科研兴校”的教科研思路,现已结出累累硕果。《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》《自主合作学习实验》《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实验》《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》《小学生亲子关系的调适实验研究》《低年级识字能力培养研究》等课题先后获得县科技成果奖,《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》课题成功申报为市级课题并圆满结题。国家级课题《案例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》也已成功结题,《“自我反思、同伴互助、专业引领”教师发展模式研究》和《第一学段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》获云南省教科院课题三等奖。我校承担的“十三五”国家规划教科研全国重点课题《中国特色学校创建与评价研究》之子课题《特色小学创建确立以人为本核心地位的研究》已经在2018年1月顺利结题,县级课题《校园足球文化节的实践研究》已于2019年1月结题,云南省教育厅立项的重点课题《发挥小学青年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践与研究》已于2019年12月顺利结题,三个市级立项课题《小学低年级数学微课教学实践研究》、《培养小学生英语自然拼读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》、《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凌预防策略的研究》于2022年7月正在结题,《教育系统小学阶段党建带群建的实践研究》2020年5月已被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确立为立项课题。近年来组织开展的“MS-EEPO”有效教育、“271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,加上课例研修、教学开放周、家长开放周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,都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的良性发展。2000年以来,共取得县级科研成果14项,市级科研成果1项,市级科研立项3项,省级成果4项,国家级1项,市级语文和数学名师工作室各1个。
七、党建之窗
学校党支部共有党员43名,其中在职36名,退休7名。支部集中了学校政策理论性强、政治觉悟高、思想先进、教育教学业务硬、乐于奉献的教职工,坚持“书记主抓、支委分抓,协同配合”的原则,以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为契机,从“红烛先锋”和“红色书香校园”两个维度夯实“知行先锋”党建品牌,通过“学思沙龙”“微信论坛”“党性教育”“创先争优”“实践体验”“志愿服务”增强党员先锋意识,发挥模范带头作用。抓住“知行读书会”这条红色之根,广泛开展读诵经典名著活动,并通过读书笔记、读书交流会、主题作文比赛等形式加以固化和深化。党支部先后荣获“丽江先锋”示范点、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、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,连续十年被县教育党工委表彰为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
八、素质教育成果
学校狠抓教学常规,抓实抓牢教学各环节,注重课堂教学效益,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教改实验,以理论提升素养,以理论实现效益。同时坚持“一手抓教学,一手抓德育”的方针,努力搞好学校的全面工作。历年来教师、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、省市县级表彰奖励,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示范性作用。